不用特意打听,柳巧儿就知道粮种也是从村上领,大喇叭里说得清楚,一个星期后,村口集合。
耕牛顺利地从前进村借来了,大人纷纷下地,小孩们也三五结伴跑去围观,柳巧儿也凑了个热闹。
柳家的田都分了出去,柳大娘没什么要忙的,就把后院的土翻了出来,上面的小白菜进了圈上两头黑猪的肚子里,吃得它们直甩尾巴。
粮种是镇上发的,看上去跟柳家谷仓中的没什么区别,无论是大小还是色泽,大概是因为统一保存的,打开时挥散出一股沉气儿。
柳巧儿捡起地上散落的谷粒,用手指剥去外壳查看里面米粒和胚芽的状态。望山村的稻谷品种植干较高,易倒伏,产量也处于下游水平,是柳巧儿在研究所里见过的差等粮种。
“三儿,家里的田还没耕完,你中午吃了饭记得来地里帮忙。”王带弟身后跟着张大张二两兄弟,短短一个星期不见,两人憔悴得像是生了一场重病。
她脸上一派理所当然,看着张三,仿佛笃定自己下一秒就会从他嘴里听到好字。
“妈,我最近没空,你要不用牛耕吧,正好牛还在。用不了太多钱的,也好让大哥二哥歇一歇。”张三只沉默了一瞬,既没有摇头也没有点头。
王带弟和两个儿子一齐惊讶的睁大了双眼,他们都没有料到张三竟然没有答应下来。
“好哇,你连我的话都不听了!叫你帮忙耕个地而已,还推三阻四,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妈了!”王带弟气急开始撒泼,哭喊着自己当初是多么含辛茹苦地把人养大,现在儿子不孝,要挨天打雷劈。
明明是你逼得人分家的,还好意思说人不孝。要是能选,谁愿意摊上你这个妈?
她这般做派,周围竟然一个上去劝的人都没有,只有张大觉得丢人,上前把她从地上扶起来。
“你不得好死!”她仍然不停地咒骂着,张三低着头一声不吭,看不到表情,至于心里作何感受,就只有他一个人清楚了。
肯定很难过是真的。王带弟不念及骨肉亲情,张三却是知情识义的。
“你以后有什么事,休想回来找我们帮忙!”她撂下最后一句话,怒气冲冲地走了,张二赶紧追上去,张大走了两步,停下来回过头看着张三,张了张嘴,最后化成一声叹息。
“我们回去吧。”张三媳妇领回自己那份粮种,不多,在没有损耗的前提下应该够用。
大家开出的荒地都在山上,水田还保持着之前的面积,毕竟合适的地方就那些,要想开新的,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事。
柳巧儿看了耕好的水田,翻上来的泥土带着浓重的土腥气,肥沃度尚可,能保证秧苗初期的生长。
还没到日子,天也不够暖和,村民们领了粮种回去后暂时没有进行下一部动作。柳巧儿看着小学课本上的字开始走神,该怎么让他们先做育苗这一步呢?
卫庆不知道柳生进运输队的事,他回京市后找人搜罗了小学全年级的教学课本和他认为适合柳巧儿阅读的课外书籍分成两个包裹寄过来,差点把邮递员自行车的后轮压扁。
书页在风的吹拂下往后哗哗翻了两下,柳巧儿低下头,刻在记忆深处的《悯农》出现在眼前。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她以前不太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在进入大学开始研究水稻后,就再也没有浪费过任何一点食物。
她半天没有头绪,如果柳生没去运输队继续在家里种地,她还能把白胡子老爷爷再搬出来用一用,可现在地都去别人那了,她要怎么说?
“巧儿,帮奶奶那个撮箕过来。”缸里的米还剩一个底,陈壮提前过来打了招呼,他今天要去前进村打米,可以帮忙捎带。柳大娘打开谷仓,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工具。
“哎,来了!”柳巧儿合上语文课本,拿起屋檐下的撮箕递给柳大娘。
金黄的谷粒倾泻而下,柳巧儿牵着麻布口袋,趁柳大娘不注意,抓了两把放进自己的荷包里。
既然不知道该怎么去说服他们,那干脆自己先把秧苗育出来,到时候用事实说话好了。
柳巧儿手上的粮种,唯一的优点就是生长周期短,再加上望山村温暖的气候,因此才能一年种两季稻。早稻三月底播种,离现在还有一个月,这正好是她育秧所需要的时间。
为了保证温度,她将地点选在了温暖的厨房的隔壁——一间紧挨厨房的小屋,这是柳生之前抽空搭出来的,再旁边是洗澡间。这样一来,温度和湿度都够了。
说做就做,柳巧儿拎着撮箕,开始召唤自己的小苦力。
作者有话要说:有了个小小的榜单~
方便的话可以点一点作者专栏吗?那边还有个正在填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