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文学
  1. 多多文学
  2. 耽美小说
  3. 宋煦
  4.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换思想就换脑袋
设置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换思想就换脑袋(1 / 2)


第二天,赵煦就在垂拱殿,当着群臣的面,命十三弟赵似为钦差,持金牌,代他巡视河道,抚慰抗灾军民。

赵似小脸肃色的接旨,当天就以钦差的身份,代赵煦出京,童贯以及刘横,率领大批禁军随行。

这样的重视程度,宋朝开国以来仅见,朝臣们也明白了赵煦的态度,更加不敢怠慢。

赵似带着一百万贯的钱粮以及各种紧急筹措的物资,第一就去见了苏颂,而后沿着河,一路东走,向着河北路去。

赵似的出现,确实大大鼓舞了治理黄河的军民。大量钱粮的涌入,也令官民振奋。

七月底,雨势开始减缓,各处危险的缺口基本被堵住,只是河北两路依旧危险,作为黄河下游,没有足够的泄洪能力,压力都在两路各处河口。

许将,杨畏以及赵似,相继赶了过去,全力应对。

垂拱殿。

赵煦与蔡卞,林希等人商讨过后,决定继续加强,并且增派更多的军队与民夫。

雨季还没有过去,现在或许是最危险的时候!

赵煦从内库,不断拨出钱,调集各地钱粮,林林总总高达八百万贯!

开封城里衙役,百姓都在忙着排水,赵煦也出宫,四处的巡视。

蔡卞跟在他边上,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内,道:“官家,被冲垮的民房有上百间,还淹死了一些人,开封城里的粮油米面恐有短缺,政事堂已经命各路转运司运送入京,只是,大雨连绵,河道暴涨,怕是一时半会儿进不来。”

赵煦看着一片泽国的开封城,默默一阵,又转头看向城外,道:“不知道城外怎么样了?”

蔡卞跟着转头,道:“从各处的奏报来看,问题应该不大了,官家且宽心。自仁宗以来,少有这么大规模的治河,并且应对及时,应当不会出现大涝。”

“希望吧。”

赵煦还是很不安,又转向城内,道:“加紧排水,这天气恐怕还要下,告诉韩宗道,动用一切人力物力,尽快排水,同时准备应对下一次大雨,做好百姓安抚,不要出乱子。”

蔡卞应声,继而欲言又止。

赵煦好似知道他要说什么,转身继续在城墙上走着,偶尔还能在城外河面上看到飘过的尸体。

赵煦沉着脸,慢慢的看着。

在下城墙的时候,陈皮赶过来,瞥了眼蔡卞,在赵煦耳边低声道:“官家,一些人活动的厉害,宫里也是趁机进进出出。”

蔡卞听到了,微微躬身,没有说话。

他刚才要说的,就是这件事。不少人趁着现在乱套,动作有些明目张胆了。

赵煦停下脚步,双手在一起来回握了握,忽然一笑,道:“让他们闹吧,宫里别管。咱们专心做事。”

陈皮应着,面无表情的悄悄立到一旁。

赵煦继续巡视,足足一个多时辰才回宫。

宫里的黄门,宫女正在到处整修,排水,清理污垢。

赵煦在垂拱殿坐下,不多久,沈琦忽然急匆匆来了,亲自送来一道奏本。

赵煦有些意外的看了他一眼,见他并不焦急,而是肃色,打开这道奏本,一眼扫去顿时眉头皱起,目露认真的看起来。

这是文彦博的奏本。

文彦博这个人极其不简单,其中一点就足以说明:四十年前他就是宰相,前年才致仕!

今年,应该有近九十岁的高寿了!

要不是看到这道奏本,赵煦都忘记这个人了。

赵煦审视着他的奏本,里面充满了‘告诫’之词,对‘熙宁之法’进行了极其严厉的抨击,内外各种困顿描述的淋漓尽致,希望赵煦‘有所悟,有所得’、‘能自判,能自醒’。

文彦博虽然致仕,可是他是仁宗朝起的宰相,历经四朝,入仕七十多年,是政坛的不倒翁,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韩范家族再厉害,韩琦,范仲淹都过世很多年,但文彦博还活着!

政坛上,哪怕是七十岁的苏颂都是文彦博的后辈,受到过他的提点!

任何力量的角逐,都比不过‘长寿’二字。

赵煦看着,沉色不语。

近来他收到的‘反对新法’的奏本越来越多,军、政两界都有,单是三品以上就有四十多道,入京的经略使,节度使等越来越多,奏本正在不断累积。

文彦博这一道,算是最有力量的!

赵煦沉思许久,看向沈琦,道:“这道奏本留中。”

“是。”

沈琦抬手应着。他清楚文彦博的能量,文彦博这道奏本一出,后面必然从者云集,朝廷以及官家的压力骤然大增!

赵煦再次看着这道奏本,心里沉吟不绝。

改革,虽然是少数人的作为,但必须要团结能团结的势力,争取最大的支持,单靠少数人的强行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凝聚、扩大共识。

偏偏就是,现在的改革,不止牵扯持续多年的党争,其中还有学术方面的争端。

学术方面的分歧,辩不出是非多错,双方又寸步不让,最难处理!

赵煦沉思良久,双眼泛起冷色,自语道:“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再换人!”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