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人无奈之下为免唐军俘获己方战船于是干脆焚烧掉了大部分的船只和所有码头整个把河道让给了唐军。
唐军战船就此在水面上畅通无阻在七月后半段水军朔流而上甚至已经去到了浿水上游的狼林山峡谷地区逡巡甚至在一些河道狭窄处还被高句丽人埋伏了几次。
这些小规模的厮杀对将要到来的战事并无多少影响连餐前甜点都算不上。
在浿水北岸的山川旷野之中唐军先期过河的探骑和高句丽人的交锋也早已开始这些都可以说是大战爆发之前的前奏。
到了八月对于控制了整个浿水河道后勤体系完备战略战术制定完毕大军各部尽都到达指定位置的唐军来说发动战争的先期条件已经成熟。
战火一旦燃起便很难熄灭下来尤其是像这样规模的国战进入到实操阶段就几乎没有人能再阻挡住战争的脚步。
大唐水军大举进入浿水河道的那一刻开始便也象征着大唐和高句丽两国的战争正式爆发了。
因为岸边没有高句丽人的阻挡密密麻麻的唐军战船毫无顾忌的铺满了浿水入海之处的河道并快速向前蔓延开来。
浿水南岸的唐军从清晨开始列阵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左骁卫大将军开国陈圆率左御卫将军裴行俨等人领兵四万先期渡河。
河道之上大唐水军大小船只近万艘逆流而上像一片渐渐扩散开来的乌云将河道遮住从岸边看去真可谓是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卷起的却是大军征战特有的肃杀之气让这秋末冬初的河风都又冰寒了几分。
时值正午等候在岸边的唐军各部就地休息于是岸边各处升起了缕缕炊烟唐军将士们眼巴巴的瞅着河上的船队不住在眼前行过。
这是个能让人一生都无法忘怀的场景就像当年百万大军争渡辽水一样多年之后依旧在李破等人的脑海中清晰如昨日。
太阳从头顶渐渐西移。
过去了不知多少船只终于大群的小船停留在了水面上。
匠作少监刘庆则等人率领大军中的匠工早已在岸边等候多时他们指挥着河道上的船只陆续靠岸并随即拿锁链将靠拢的船只连在一处向对岸快速延伸开去。
为了增加效率甚至已经有人渡河到了对岸从北岸也如此操作不用一个时辰两边便在河中汇合。
早已准备好的兵卒立即拿着木板铺在连好的船只之上形成了两条能够容大军通过的浮桥。
这是大唐国力的一种展现就像当年前隋征伐辽东时在辽水上建造浮桥是一个道理以当世这个时间段来说在世界范围之内能够展现出这种能力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这是工业力量的体现虽然跟后来比起来不值一提但在当世却是无人能及。
看似简单就是把船连起来在上面铺上木板就行了实际上首先你要有足够使用作为浮桥的船只除了大唐哪还有人能够拥有那么多的海船?除了大唐又有谁能随时就地取材造出那么多的船来制作浮桥?
再有就是对水情的测算如何让浮桥稳定的浮于河上等等都需要一定的工艺积累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来了就能把浮桥造出来的。
不然当年宇文恺也不会因造浮桥不利而受到贬斥
造桥时短了几十米竟然让渡河的大军没法上岸就那么尴尬的拥堵在了河上你能想象这个场景有多可笑吗?
李靖骑马立于岸边高处江面和岸边的情形一览无余眼见浮桥成型李靖已然有些枯瘦的脸上露出了些笑意心说好在没有短上一截。
刘庆则派人来报浮桥已然搭建完毕。
李靖随即吩咐道:“传令给陈将军让他们尽快渡河。”
随着悠长的号角声响起左御卫将军裴行俨的将旗摔先前移很快便踏上了浮桥浿水河道并不怎么宽阔裴行俨的将旗很快便去到了对岸。
两条浮桥之上四万军兵随即陆续通过浮桥大约一个多时辰之后四万唐军已然渡过浿水。
陈圆率领的这四万大军作为唐军的前锋所部除了要护住滩头之外还要配合刘庆则等人在岸边建立几处营寨。
之后那里会成为大军中军粮草辎重大部分也会暂时摆放于此与其说是修建营寨不如说是建城。
比如说随着四万唐军渡过浿水之后就是一队队的倭人百济人还有新罗人通过浮桥去到对岸他们才是建造营寨的主力。
就像是当年随军去往辽东的民夫苦活累活都是他们的战事胶着之时还可以当做炮灰来使用。
大军征募了百济人和新罗人有七八万人左右倭人则有两三万人这一战要是败了大唐肯定会很痛苦但对于百济和新罗人来说那就是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