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多闻和渊盖苏文是拿汉话在交流。
是不是很可笑?一个突厥人一个高句丽人他们都有着比较成熟而具有各自特色的语言体系可在这个时候却只能用汉话才能让对方听得懂自己的意思。
但事实就是如此这无疑是中原文明影响力的一种体现汉话从很久以前其实就已经成为了其他民族中精英阶层的通用语言。
这其中自然包括突厥和高句丽
而他们不但用汉话交谈还在琢磨着一起去攻击那些一直在说汉话的唐人就更为这事增添了几许荒诞的色彩。
当然了无论是突厥人还是高句丽人都不会去计较这些细枝末节文明语言之类词句所代表的深刻概念再智慧的突厥人或是高句丽人也不会去理会。
如果哪一天他们理解了这些东西那也就意味着他们不是被华夏民族同化掉了就是诞生了独属于自己的文明体系开始在哲学理论上来武装自己。
当然更可能的情况是不再满足于模仿和借鉴掠夺和占有才是更为方便的途径而这得看民族本性以及学者们的脸皮厚度
“可汗说的话比金子还要珍贵没有人敢于怀疑能够得到突厥的援应高句丽上下都很感激愿我们的情谊能够长久的维持下去。”
好话不要钱自从见到这位汗王渊盖苏文已经说了无数类似的话语一遍一遍的重复着他们相互许下的诺言。
只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这种话说的多了其可信性只能是越来越低如今大家能友善的站在一起只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
实际上高句丽和突厥一直有所交往只不过和高句丽打交道最多的还是突厥的东方汗汗帐。
两国最亲密的一次接触要上数到二十多年以前那一次高句丽人眼见大隋和突厥联结越来越是紧密有点慌神于是婴阳王高元派遣使者到突厥王庭想要结好突厥。
当时杨广北巡榆林也不知突厥启民可汗出于怎样的考虑在榆林拜见圣可汗杨广时把高句丽使者带在了身边让杨广大怒。
于是几年之后也就有了大隋三征高句丽之事。
这场战争引发了三个强盛的帝国的相互征伐在十余年的时间里深刻的影响到了东亚大陆的局面。
在这之后三个遍体鳞伤的巨人喘着粗气暂时消停了下来各自回到自己的地盘舔舐伤口。
作为当时主角的几个君王大隋皇帝杨广突厥始毕可汗高句丽婴阳王如今尽已殁去下场都说不上有多好。
三国也都在相互征伐中由盛而衰留下了一地的烂摊子。
如果用后来人的眼光来看高句丽无疑从中扮演了搅屎棍的角色干了不少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可人家矢志不渝行事作风依旧未改。
阿史那多闻攻打辽东高句丽立即派使者到大唐请求大唐出兵辽东去掏阿史那多闻的老巢。
眼见大唐未曾上当反而搅动东海风云对自己露出了獠牙仓皇之间高句丽的明智之士比如渊盖苏文立即改弦更张亲自到辽东面见了阿史那多闻陈说厉害与之前还在刀枪相见的敌人来了个化敌为友。
别的不说中原人所推崇的合纵连横之术被他们学的真可谓是入木三分。
只是之前结果并不美妙当年他们向突厥人示好之后遭到大隋攻击的时候突厥人选择了袖手旁观所以等高句丽人击退了隋人的进攻他们和突厥也再无多少交往这个朋友实在难以让人信任。
渊盖苏文现在有些疑惑的地方在于他很轻松的便说服了阿史那多闻起兵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比如说还未陷落的辽东城。
但这座孤城说实话所谓的割让辽东如今可称不上什么可以让突厥人眼睛一亮的礼物毕竟突厥人已经实际上占领了这里。
高句丽人把老家给丢了生活在这里的高句丽人全部沦为了突厥人的奴隶突厥人的势力正急速向东北方向的山林地带扩张那些地方当年是沃沮人休养生息之处
在渊盖苏文想来突厥的这位东方汗正走在扶余王的老路上南下也是早晚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句丽人和突厥人的联合对于高句丽人来说更像是与虎谋皮或者是饮鸩止渴又或者是引狼入室。
反正中原人创造的这些词语形容起此次外交事件来都不是什么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