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文学
  1. 多多文学
  2. 耽美小说
  3. 重生后依然是太后
  4. 56、接回
设置

56、接回(1 / 2)


温梓童也不确定这话到底是夸还是贬,毕竟李玄愆也不可能知道她上辈子的建树……况且她上辈子本就荒唐,委实也没什么好得意的。

她只窘迫的笑笑,然后垂下头去,立意不再搀和两个男人间的话题。

李玄愆看出她的窘迫,便也立马转了话峰,对着王爷王妃道:“宣城离着京城说近不近,说远也不算太远,五日车马算不得兴师动众。王爷与王妃若是有闲,随时可来上京游玩。”

这盛情的邀约出自一位皇子之口,且还是当今圣上最为偏信的四皇子,不禁令定北王有些意外,一时竟忘了说申谢之词。

自己虽得圣上王爵分封,却始终只是个异姓王,所有荣耀浮于表象,不入骨血。甚至还因战功赫赫手握一方重兵,而时常遭到朝廷的忌惮与打压。

异姓王无召不可随意入京,这是百年不变的规矩。而四皇子自然知晓这些,居然还邀约,甚至语气间颇为笃诚。

定北王愣了片刻,才蓦然发现王妃炙热的目光正投在自己的脸上。他与王妃对上一眼,深知她此刻听到这等话的激动之情。于是笑笑化解这僵怔良久的尴尬气氛,并向四皇子说了谢词,避过那些忌讳不提。

随后又借着半盏茶的功夫闲叙几句,李玄愆便起身带着温梓童告辞了。

这回离开,姚婉娘与温梓童母女二人皆未流泪。

温梓童自是感觉到李玄愆对她娘亲和定北王的亲厚,故而并不担心日后嫁给他没机会见亲娘。

而姚婉娘也通过这两次机缘,对这位四皇子有了更多了解,也深深赞叹女儿的眼光。这样一门亲事若当真能成,她可是举双手赞成的。毕竟有这样一个肩膀依靠,女儿即便入宫她也不会担忧了。

回避暑山庄的路上,有一段小路并不好走,乱石杂根兀起,马车不时颠簸。

李玄愆随手在身后抽出一个绸靠递到对面,未说什么,却是令温梓童心里暖暖的。她接过绸靠垫到自己背后,终于不再觉得脊背硌得上。

之后她若不经意的开口:“不知这几日山庄可发生什么事端?”

李玄愆抬起眼皮看着她,疑心她听到了什么风声,便试探:“你指什么事端?”

温梓童自还不知贤妃之乱已被皇上识破,心里想的也只是自己那点事儿,于是眨了两下大大的眼睛,坦白说道:“臣女是担心这几日私出山庄,引起什么麻烦。”

贤妃的心思她多少知道,自打出京便对她看管颇严,时不时让李嬷嬷盯着她。她三日不回山庄,李嬷嬷定然早已发现,也不知贤妃会作何反应?温梓童隐隐担忧这次回去,是否会有场暴风雨等着自己?

她这点小心思自然瞒不过李玄愆的双眼,他勾唇笑笑,而后意味不明的说了句:“你不必忧心了,贤妃如今自顾不暇,没功夫来管你。”

温梓童微微一怔,一时想不通李玄愆这话的意思,毕竟上辈子贤妃可是呼风唤雨了半生。她自然不敢想此时的姜贤妃已成了困兽。

待她再想问明白些时,李玄愆却道:“回京你就知道了。”

温梓童不便再问,只得闭嘴,心里却是忍不住的猜测她不在的几日山庄发生了什么。

回到山庄后温梓童被送回了歇宿的偏殿,不一时之前分派过来伺候她的小宫女就来伺候盥洗。态度较之前更为恭谨,多余的话一句也没说。

她既不问自己这三天去了哪里,温梓童便也没解释,只在梳头时坐在铜镜前问了句:“贤妃娘娘近来可好?”

那小宫女的动作蓦然一滞,脸色也变白了几分。这些温梓童都透过铜镜清楚的看到了。

她不由得又想起路上李玄愆那句莫名其妙的话,一时耐不住好奇之心,转头逼视着那小宫女:“娘娘可是遇到什么事了?”

那小宫女吓得连连后退,最后竟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泪珠子扑簌扑簌的掉,却是一个字也不肯说。

她既是李嬷嬷分派来“伺候”温姑娘的,自然时不时要回去复命一番。贤妃可是有意将温姑娘选立为六皇子妃的,李嬷嬷更是叮嘱她务必观察好温姑娘私底下的习性喜好,这些都将作为评判能否够格成为皇子妃的一环。

可三日前她去找李嬷嬷禀报温姑娘的情况,却发现贤妃的整个寝殿被禁卫军把守,纵是那些人只说贤妃娘娘病了,可那阵势明眼人都看得出是贤妃娘娘触怒龙颜被幽禁了。

三日来她成了无主的闲仆,贤妃那边见不到,温姑娘这边也不知道去向,她隐隐意识到变了天,夜夜心慌难眠,生怕哪一刻自己也会不知不觉消失掉。

如今温姑娘终于回来了,她也多少算是松了半口气。可关乎贤妃的事情,她却不敢有妄加猜测。

见小宫女吓成这样,温梓童越加意识到事态不对,却也不想逼她,只干脆站起身来,说道:“你既不肯说,那我自己去看便是。反正也有三日未向贤妃娘娘请安了,总该过去看看。”说罢便要往外去。

小宫女有些焦急,立马出言拦阻道:“温姑娘不必不去了!如今贤妃娘娘的寝殿外皆是禁卫军把守,旁人谁也靠近不得。”

温梓童不由得一怔,驻步回头惊骇的看着她:“禁卫军把守?出了何事?”

眼见也瞒不住,小宫女便将明面儿众人皆知的情况说了出来:“奴婢也不知……那些禁卫军只道是贤妃娘娘得了怪疾,恐将病气外扩,这才封锁了寝殿。可问是什么怪疾,又说只是水土不服吃坏了东西……”

“吃坏了东西?”温梓童细眉微拧,这借口太过蹩脚,除非这吃坏的东西是中了毒,不然怎会重至有病气外扩的风险?

她眼珠子转了转,珠黑睛亮透着精光,随即还是决定自己亲自去看看。

这种事上温梓童是个绝对的行动派,转头便来了贤妃寝殿外,只是所见到的比小宫女先前说的还要乱!

就见大门处的确站了许多禁卫军,只是此时并非严防死守的列队站着,而是有些手忙脚乱的配合着里面的人往外抬什么东西。

温梓童未敢近前去看,只躲在廊柱后半掩着身子,定睛细端。

那些禁卫们正从院内往外抬着一块好似床板的东西,上面还盖着白棉布,这气氛诡异,有些像是抬尸体。

可这个念头才闪过,温梓童就迅速否定了,大白天的这怎么可能?圣上此时对贤妃偏宠有加,虽不知因何缘故要幽禁她,但总不可能赐死吧!

想着这些时,四名禁卫已抬着那蒙了白布的床板往西去,恰巧路过游廊下面,温梓童忍不住再控头辨认。这一次她却是不得不承认了,那真的就是一具尸体。

可是死的是谁呢?

虽则心下好奇,可温梓童也不敢靠近半分,在确认是尸体后她便紧捏着手里的帕子往远处退去。

待那四名禁卫走远了,她再回头看贤妃的寝殿外又恢复了平静,依旧是禁卫军拉成一排把守着,仿佛什么也没发生。

转身提步回去时,温梓童发现那小宫女没及时跟上她的脚步,转身看,才蓦然见她脸色煞白的怔在原地。

“你可是也被先前那场景吓到了?”

那小宫女依旧不答,直至温梓童饶有耐心的退回半步,站在她面前时,她才吱吱唔唔的念叨了句:“刚刚那尸体……是李嬷嬷。”

“李嬷嬷?”温梓童也随之一懵,仔细回想先前那盖着白布的轮廓,的确不似一般纤弱的宫人,可那矮短的个头又绝不是男子。经小宫女这一提醒,她才恍然反应过来,的确只能是李嬷嬷了!

可是按说李嬷嬷不该这么早死的,温梓童越发迷糊起来。

很快李嬷嬷的死如生了翅膀一般传遍整个避暑山庄的各个角落,就连宣孝帝和李玄愆也为之意外。

原本一个奴才的死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可因着李嬷嬷死前留下的那封“告罪书”,她的死便成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转折点。

此时李玄愆坐在宣孝帝的对面,二人之间隔着一张棋盘,只是那捻在手中的棋子却打从消息报来后,就再也没落下过。

“沭儿,你怎么看这事?”沉吟许久,宣孝帝终于开口问道。

李玄愆抬眼看了看父皇,坦诚道:“依儿臣看来,李嬷嬷这个替死鬼选的时间倒是巧妙,恰恰就在端王的回信今日便该到达宣城之际。若她再晚死上半日,咱们就该启程回京了。”

宣孝帝短叹一声,将一把黑子私回到象牙棋盒中,起身沿着屋了踱了几步。李玄愆的目光跟随着父皇而动,知父皇正是气急,便再劝道:“不过父皇也不必忧心,只要宫中军权平稳交接,贤妃这边好说。真相如何各自心中皆明了,只缺一个人证,没了李嬷嬷还有承娴宫那么多宫人。”

“是,姜氏这边的确不是问题关键。朕所担忧的是宣城这边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尚能搞出这出来。京城那边……”宣孝帝没将忧虑说完,李玄愆却是听懂了。

这边不太平,只怕京城那边也未必顺利,显然对方已是在做困兽之斗了。原本想再宽慰上一二,可正欲开口,就听闻下人禀报,上京端王府的奏疏到了!

一切不出所料,上京的确不太平。

打从端王府接到圣上密旨,便去逼姜达交出手上兵权。然而姜达的反应也不出四皇子信子预料,祭出端王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罪状来稽延,不肯痛快交出兵权,反污端王是趁圣上不在京城假传圣旨意欲不轨!

端王气极,只得先依四皇子锦囊中所言,找几个替罪羔羊平了那些陈旧往事,在群臣面前力证自己丹心一片,圣旨确为皇上亲自下达。

然而此时令人怎么也想不到的一件事发生了。

这几日宿州接连大雨,之前由端王监管修建的水利工程起了大作用,将上游雨水拦阻囤蓄,免了下游田地的涝灾。

原本这消息传来京城时正是值得庆幸的时候,可是不知怎的紧接着又传来另一个消息:宿州水坝被蓄水冲垮,突然决堤,导致囤积了数日的雨水突然泻下,引发下游洪涝!

不仅庄稼悉数被淹,因着洪水来势凶猛,下游百姓来不及逃脱,死伤不计其数。

这消息一传入京城,朝中大臣们纷纷指责起端王兴修不利,定是偷工减料才会造成这样的悲剧。于是大家都不敢再和端王为伍去逼姜统领交出兵权。

一时间,倒是手持圣旨的端王陷入了被众人声讨的窘境,自顾不暇。

端王只得依法炮制,如平定之前那些陈年风波一样,又拖了一人出来顶罪,以平民愤。可如此一来虽自己能得片刻清冷,还是不能完成圣上指派的任务,将禁卫军统领一职要回。

看完奏疏,宣孝帝大为光火的将它扔在棋案上,顿时砸得一棋盘的黑白子迸射四渐,滚落在地上。

同时骂道:“端王当真是不堪重用!”

李玄愆也知这道理,可如今朝堂上各有站队,皆为利己,能绝对值得信任的少之又少。端王虽无才又无德,可毕竟与父皇是同胞兄弟,衷诚可鉴,是以这次兵权交接的事才委任于他。

如今既然他自身都难保了,大事更是指望不上。不过李玄愆心中也早有预设,此时便也不慌,另行建议:“既然姜达死死握着禁军统领一职不肯卸下,为防万一,我们也唯有调兵回京了。”

宣孝帝叹息着点点头,“看来也唯有如此了。”

原本他并不想这样兴师动众,毕竟调兵回京动静自然小不了,人心慌慌不说,姜达见这阵仗便是之前没有逆反之心,这下也难免做殊死一斗了。

显然是明白父皇心中所忧,李玄愆便道:“父皇不必担心,调兵只为防万一,在此之前儿臣倒是还是有一计,可动摇姜达。”

“哦?”宣孝帝转眼看着儿子,“沭儿你且说说看。”

李玄愆仔细陈禀后,宣孝帝沉默须臾,最终决心采纳。

当日正午,宣孝帝宣见六皇子李桓。这回他未再隐瞒贤妃之事,而是简明扼要的将贤妃所做的不耻之事一一说与儿子听。

六皇子虽则早已心知肚明,当着父皇面儿却还是一副不敢置信的惊恐模样。听完后便双膝跪地,代母妃叩头认过。

只不过认完过后,又佯作不解的问道:“只是父皇,儿臣自幼便见母妃对父皇的崇慕之情,委实想不通母妃如何会这样做?”

刚刚父皇给他讲这三日发生的事情时,独独略过了李嬷嬷的死,还有她死前的那封认罪书。李桓不知父皇为何不提这事,难道父皇早已深深笃定此事乃母妃所为,故而无论自己再做多少,找多少替死鬼来揽责,父皇都不会动摇半分?

李桓越想越觉得绝望,若当真如此,那父皇甚至可能将那信直接毁掉,一刻也不耽误的将罪名扣到母妃头上。那样李嬷嬷就白死了,他也白忙和了,无论做什么也换不回母妃的清白。

想着这些,他额头上大颗大颗的汗珠子沁出来,却不敢抬抽去擦拭,生怕被父皇看出他的心虚,知他也曾参加其中。

而就在李桓已近乎不抱期冀的时候,宣孝帝却突然嘲讽似的笑出声:“呵,你母妃当真是个蠢女人,在朕身边这么多年,竟不能体会朕的一片苦心。她费尽心机不惜用上弑君的手段来争夺太子之位,殊不知这太子之位,本就是朕留给你的。”

说最后那句时,宣孝帝慈爱又心痛的看了眼跪在地上的儿子。

李桓整个人僵住,浑似通身刷了浆。他不敢置信的瞪大了双眼,耳边反复回响父皇刚刚那句话。只疑心是自己听错。

可他又不敢再让父皇重说一遍。

宣孝帝叹息着起身,拉着儿子的胳膊将之扶起,意味深长的道:“桓儿啊,你要时刻记住,姜氏是姜氏,你是你。”

说完这句,宣孝帝便让他退下。

然而出了父皇寝殿的李桓,走在路上久久不能回神儿,沿途有请安行礼的黄门宫女,他也皆看不见也听不见,只浑浑噩噩的往前走着……

父皇竟是打从一开始就有心将太子之位传给他?居然不是四哥?

母妃冒着诛全族的风险为他争夺太子之位,可这一切竟成了多余?

还有舅父,舅父……

想到舅父这里,李桓蓦然醒腔!对了,舅父那边他必须得及时告知这消息,不然舅父只会以为姜家要完了,然后做最后的困兽之斗!想着这些,李桓加快了脚步,大步往自己寝殿走去。

回到寝殿,他奋笔疾书,将大意简明扼要的写在小纸条上,而后插入脚环,放飞白鸽。

而躲在檐顶的隐卫自然看到了这一幕,只是这回他没再挽弓射击,而是旋即回去禀报给首领骆九,骆九又立马将这话递去了四皇子耳边。

李玄愆薄唇抿成一条直线,隐隐透出一切尽在他掌握的暗悦之情。他两眼目视着窗外一碧如洗的蓝天,心说后面的事想来也不会出他所料。

姜达接到这封密信,必会自乱阵脚,之前被逼出的那些反意,很快便会溃散。

上京的事情,的确未能出李玄愆的预料。

姜达收到甥儿密信的第二日,便痛快交出了兵权。

在姜达看来,若是不做这个禁卫统领能保住姜家,还有甥儿未来的太子之位,那自然是划算的。哪怕牺牲掉妹妹也在所不惜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