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张崇岳这几日拜访了几家大使馆的外国领事,暂且是打通了一点人脉。不过这些洋鬼子都和郭长林交情匪浅,对张崇岳的殷勤不太受用。
张崇岳抿了一口春茶,问道,“查得如何了?”
何副官微微躬身向张崇岳汇报起来。当年傅云琛一跃飞上枝头变凤凰,搬出贫民区成了郭帅义子故事,也算陵城颇为有名的传奇。
不过傅云琛毕竟出身寒微,能有如今的权势,绝不单单靠一个运字。
张崇岳也算白手起家,当初他逃到北京,参军投靠了段氏,机缘巧合之下被段祺瑞赏识,便一步步爬到了今天的地位。
张崇岳认为傅云琛是自己的同类。
“你找机会接触接触,看看此人秉性如何。”张崇岳想试着拉拢一下郭帅身边的人,但如果自己出马,目的太明显,反而会引人反感。
何副官道,“听说下月初五是郭夫人过五十大寿。属下想,要不要……”
张崇岳冷笑道,“备点重礼送去就好。”张崇岳知道郭长林不待见他,根本不想在人家大寿的时候跑去送晦气。
“不过,郭大帅府上办寿酒,陵城的达官显贵都会到场。将军若是想打通一条属于自己的人脉,这是个好机会。又何必计较郭大帅的脸色呢?”
张崇岳放下茶杯,“再说吧。对了,我让你查的另一件事查了吗?”
何副官想了一下,为难道,“陵城之中二十几岁的青年几千,我只挑选本地人的话,也有几百人。您要找的年轻男人还有其他特征吗?”
“我说了,码头码头,你就不能围着码头找吗?”张崇岳打断他。
何副官是张崇岳的亲信,一来陵城,张崇岳就吩咐何副官去找一个陵城本地的二十几岁年轻男人。但既没有画像又没有姓名特征,怎么找?
“将军,十五年前,陵城在闹饥荒,物资匮乏,有很多人也逃了出去,找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若您说的人要想熬过饥荒,还好,若是……”
“还有一样东西。”张崇岳这才补充道,“他十五年前曾出现在码头,身上上还戴着一件东西。”
“是什么?”何副官叫张崇岳欲言又止,又问道,“将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您要找的是谁?”
张崇岳本不打算告诉何副官,但事已至此,不透露不行了。
“……我的救命恩人。”
十五年前,张氏父子被日本人追杀。张崇岳与父亲走散,泄露了行踪,逃进了陵城的贫民区。贫民区临近港口,人口密集,棚户区连绵交错,臭气熏天。
张崇岳被追兵逼得退无可退,差点要跳海自尽。
穷途末路的时候,一个瘦弱的少年拉住了他,将他扯到桥洞之中。
“你为何要寻死?”
“活不下去了,被抓住也是死。”张崇岳彼时不过十二岁,却已经历了生死考验。他擦了擦脸,饿得饥肠辘辘。
那少年瞧他饿得两眼昏花,便掏出半块馒头给张崇岳。
说到这,张崇岳叹了一口气,“在那种情况下,他都能分我半块馒头,这人与我有大恩,就算他不在人世了,我也要想办法知道他的姓名,在他坟前烧柱香。”
何副官追问道,“然后呢?他帮您逃过了追杀?”
张崇岳回忆道,“他帮我引走了日本人。”
当时,日本人就站在桥面上,用日语骂骂咧咧。
“不要怕,活下去!”少年将张崇岳拖进桥洞深处,让他藏在腥臭的麻袋后面别出声。
“你叫什么名字——”张崇岳想知道恩人的姓名。
那少年来不及回答,只道,“我去引开他们,晚上再来找你。”说着便从桥洞中窜了出去。
桥面上传来日本人的咒骂和匆忙的脚步声。
张崇岳第一次感受到了恐惧。他躲在桥洞中瑟瑟发抖,馒头吹得冰凉,他也没有吃。他要等恩人回来。
张崇岳在桥洞中等了一夜,那少年也没有回来。张崇岳实在没办法,只得离开桥洞,偷偷上了一条开往天津的货船。
听到这里,何副官感慨道,“原来您是这么来的天津。怪不得,您非要找这个人。不过,您还没说那样关键的东西是什么。”
“是一块玉佛。”
当时情况仓促天色又暗,张崇岳没记住那少年的样貌,只记得他脖子上挂着一枚玉佛。所以这十五年前,张崇岳总会有意无意收集和玉佛有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