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社的发展策略,
外人看不懂,内部非核心成员也未必能懂。
说韬光养晦吧,
从南到北,由东至西,
所有的政治势力,全部暴揍一顿,真是逮谁咬谁,行事无忌。
说肆无忌惮吧,
明明已经有了拳打金国,脚踢高丽的实力,
面对最怂最弱的大宋,
徐泽却偏偏要闷声发大财,选择猥琐的只挖墙脚不吭声。
在这种形势下,
同舟社未来几年的发展形势其实很难预料,根本没法制定长期的“发展计划”。
如果可以的话,徐泽当然希望能有有长期稳定,
给自己五年c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让同舟社一直挖空整个大宋。
但大宋朝廷那帮神仙大能混蛋归混蛋,却是一点也不傻,
他们迟早会发现徐泽的胆量和贪婪超出想象,靠绥靖买不来平安。
最终,他们将不得不选择对抗和打压。
只是,“神仙”的思维方式和常人完全不一样。
未来的几年,究竟会发生哪些事,谁也预料不到。
因此,徐泽并没有盲目照搬后世的“五年计划”。
也没有因为随时可能会打仗,就稀里糊涂过一天是一天。
实际上,同舟社从成立至今,徐泽就一直坚持边抓建设边扩大地盘的方针,
而且,扩大地盘也是为了抓建设,让治下百姓过得更好。
其实,徐泽并没有指望各部c曹能够一次性就拿出可用的发展计划。
不算之前的改组后的工作磨合期,
他又给了各部曹足足两个月的时间,让众人慢慢准备,
一次不行就多写几次,缺一手资料,不熟悉治下情况,
还可以安排快船送到辽东去调研,务必要做出可用的计划。
制定年度发展计划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临时任务,而是有着极深的战略考量,
但包括赵遹c宗泽c吴用等人在内,没人知道徐泽的真实用意。
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过于“优越”,导致“古代”向四边拓展的收益都不大,
甚至,疆域扩张太大后,漫长的供给线,会使得维稳成本大过扩张所得。
这使得历代王朝一旦完成统一,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而将精力放在维稳上。
“量入为出”是王朝管理的常态,甚至是较好的状态,
大部分的时间里,其实是“入不敷出”。
至于制定长远发展计划,要哪玩意干啥?
封建社会讲究的是“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句话出自大儒董仲舒,有很深刻的哲学内涵。
一个新朝代的君王,受天命统治百姓,
就必须改制,徙居处c更称号c改正朔c易服色等,
以体现与腐朽没落的前朝不同。
但治理社会必须遵循的根本大道,是不能改变的。
这一点,其实并不完全是糟粕,在后世也有一定的适用性。
如曾经的超级大国,后来的毛熊,
“根本大道”变来变去,受折腾的是普通百姓,得利的是谁?
问题的根源在于此时的生产力不足,
在“天”没变“道”也没变的情况下,天下的百姓“变”多了,
多到开荒c移民都无法解决人多地少,百姓吃不饱的前提下,怎么办?
任何时代都有远超常人的精英,新旧之交的人杰们更是精英中的精英,
并不是后世键政者以为的“古人”如何短视,
实际上,各朝各代的奠基精英们都有极长远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