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众期待当中今年的乡试终于举行。
赵瀚恢复科举直接就是乡试不用县试、道试考秀才。
而且传统和新式并行。
各省中学毕业生没有考上大学的皆可参加乡试科举。地方官府不提供路费一切科举费用自理。
前朝士子只要能拿出秀才凭证便可参加乡试科举同样一切费用自理。但是年龄必须在30岁以下!
中举之人可从九品官做起但需要先观政(实习)一年。
各省名列前茅者可选择不做九品官而是来年春天到南京参加会试。各省旳会试名额没有严格按照人口比例来定而且新式学子的名额必是传统士子的好几倍。
就拿人口最多的四川省来说新式学子有60个名额传统士子有15个名额。
而江西、广东、湖南三省传统士子的名额被压到只有5个人——赵瀚故意的这三省最早拿下秀才混到现在还没做官说明都是不肯做小吏吃苦的。
甚至就连出的卷子都不同。
传统士子科举依旧沿用老一套。但减轻八股文的权重增加公文、策论的分数。并将新式数学、物理、天文、地理、大同理论全部作为附加题且附加题计算分数时翻倍。
新式学子科举其实就是全省统考。最优秀者进入大学公费深造。家里不缺钱的可以自费读大学。不想读大学的那就去参加乡试直接就能分配九品官职少部分可参加会试考中进士就能做八品官。
八品、九品在明代属于末流佐官会被正经进士所不齿。而在赵瀚这里中进士才能外放八品。
另外大学毕业生可直接参加会试。
大学毕业生考中进士者要么去翰林院、钦天院搞研究要么进入内阁观政做中书舍人。
三年中书舍人做完还是得外放正八品(县丞)。但是这种正八品升迁速度更快因为他们跟皇帝和阁臣都认识就算不熟也是肯定打过照面的!
这一整套四不像的科举制度属于过渡时期的产物。
民间士子怨声载道是时候给他们打开一条科举门缝了。等各省的新式教育普及旧士子日渐衰老传统科举门路就会完全关闭。
另外南方官吏比例太大而北方又收复较晚到如今连中学毕业生都没有。
为了平衡南北官场也得给传统士子留路子。而且这才是最主要的否则赵瀚才不理会穷酸文人的抱怨。
急着恢复科举乡试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现行官吏选拔制度出问题了。
根据廉政巡视员的报告全国中低层官吏群体出现大量任人唯亲、徇私舞弊现象。即便前两年赵瀚对考取吏员做了资格限制但还是没有彻底改变现状。
河北天津。
李及秀已经二十九岁历史上他参加了满清科举考中顺治四年二甲第三名进士。
可这个时空他连举人都不是。战乱年月实在不堪他举家逃进燕山啃了好几年红薯。直到去年他才带着家人出山回到玉田县落了户籍。
对于新朝皇帝李及秀没有什么怨怼之心。
虽然数代积攒的田产没了但回乡落籍的时候官府归还了他的祖宅。他家在镇上的榨油坊已经卖给外地迁来的小商人在他拿出凭证之后官府非常大方的补偿了部分银两。
而且还按照他家的人口给他们分配了田产。
能做到这个份上李及秀觉得难能可贵这大同新朝确实让人服气。
其实吧地方官为了政绩巴不得人口越多越好。因此才有各种政策除了土地之外只要能拿出凭证能归还就归还不能归还就补偿。这样才能吸引进山的百姓重新下山回到原籍落户。
在百废待兴的北方各省人口增长是最大的政绩!
乡试这天李及秀半夜就起床早早来到城东南的贡院之外。
稀稀拉拉也没多少人因为规矩变了皇帝不让半夜三更折腾考生科举各流程都推迟了三个小时。
“这位兄台如何称呼?”一个传统士子问道。
李及秀说:“晚生姓李名及秀字公愚。”
那个士子说:“晚生姓张名兆庸真是巧了也字公愚。”
两人同字这是缘分顿时亲近许多又开始序各自中秀才的年份。
李及秀说:“这河北乡试似没有几个秀才参加。”
张兆庸叹息道:“哪多得起来?鞑子退回辽东时掳走了好多士绅百姓这河北就没剩几个人。秀才或许还有许多但战火离乱有几个还能拿出凭证?更何况年龄有限制过了三十岁就不准考。”
“确实如此”李及秀咬牙切齿道“鞑子该死!若非圣天子出世我全家还躲在山里。”
张兆庸又感慨道:“对于你我乡试而言其实也有好处。河北的小学堂学生都还没有毕业中学堂更是还没开设。参加乡试的新式读书人今年一个都没有前朝士子数量又少只要来考了几乎必中!”
李及秀点头说:“正是此理。”
张兆庸突然笑起来:“各省乡试名额都公布了江西、湖南、广东三省前朝士子都只录五人。特别是那江西民间有无数秀才这次科举怕是要挤破头。而且县官也头疼陛下不开科试(乡试资格选拔考试)须得先县官们自行组织考试来选拔。”
李及秀竟然猜中赵瀚的心思:“便如那南北榜而已南方官员太多陛下已经对此不满了要在科举上将南方压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