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文学
  1. 多多文学
  2. 耽美小说
  3. 宋风
  4. 第三百二十九章 削藩
设置

第三百二十九章 削藩(1 / 2)


对于灭夏的进展程度远超出王静辉的预料不过这对大宋来说毕竟是好事而且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任谁也不会放手一搏尤其是大宋君臣更是箭在弦上现在更应该考虑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取西夏不要重蹈历史上神宗五路伐夏反受重创的覆辙。

王静辉看着地图低声笑道:“这回该轮到你了!”提笔便在一方信筏上写了一封信然后装入信封用火漆密封好差人火速送往西北。

李清已经在无奈之下投降了宋朝没有办法失去了嘉宁军司他和他的泼喜军就如无本之木一样慢慢枯死是迟早的事情而在草原上做马贼也是一条出路不过身为大将军的他何等骄傲这种事情他是做不出来的就算他肯做马贼也要问问种谔等人答不答应──宋军西北的兵力除了对王韶那里支援了五万人之外其余七万都陆续出武宁堡迅速的补充到嘉宁军司等地。

富弼和种谔如此分兵并不是因为低王韶的轻视和因为政治立场不同──王韶占据的地方全部都是险关隘口只需要少部分人把守即可人去多了反而会增加其后勤负担;种谔占据的嘉宁军司却是不同那里有多条路可以通往西夏的中心兴庆府白池城、盐州、盐城、秦驼会等地防守起来远要比王韶那边困难地多。所以才会在兵力上有所倾斜。

西北原有兵力已经都开始慢慢的进入西夏的统治区域不过这里总共加起来不过是三十万左右还要留下谨守城池的必要兵力能够最终参加作战的也不过是十三四万而已就是这样还要分成王韶和种谔两部。想要凭借这么多兵力来吃掉西夏尽管西夏此时疲弱也不是这么好欺负的。至少王韶部在没有得到充足地援军之前他已经无力寸进了。手里面的兵都去把守新占领的城池了剩下只有两万多的军士在他手中也是作为预备役所使用等着在危机时刻救火不过也不知西夏君臣是如何想的这么多大军摆在门口他们甚至连动用武力的意思都没有否则就是王韶能够受得住也会疲于奔命哪里会有时间巩固城防?!

为了弥补西北兵力不足。富弼早就开始在西北本地招收临时军队好在韩琦在督陕的时候定下了相关制度本着藏兵于民的想法大力训练本地的民兵使其在危机时刻能够立刻参军抵抗西夏不过现在却便宜了富弼。富弼不费吹灰之力便从陕西四路征集了十万左右的军队。分别打散重新组建军队这些军队地成员虽然经过平时简单的军事训练但与正规军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不过用来谨守大宋境内的城池还是足够了。

当然富弼也采用了关良的建议将征兵地目标放在了生活在西北宋境内的少数民族。当然最大的少数民族便是吐蕃诸部。关良献策也是王静辉在他来西夏之前和他提及的──若是兵力稍有紧张便征用藩人以充实军队不过要打散分布。也可借藩人熟悉地利之便将其组建成人数不满两千的作战分队以充实军要!

王静辉知道吐蕃诸部尤其是生活在熙河地区地吐蕃民族部落其实是大宋的一大隐患其实想到吐蕃就不能不说起文成公主王静辉在后世所读的历史当中正统历史书中只写到文成公主和亲松赞干布给唐藩带来了和平但王静辉在来到这个时代后通过他所阅读到有关吐蕃地历史。却狠狠的推翻了他以前的设想。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唐蕃和平高宗时又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从此确立了吐蕃对唐朝的臣属关系。从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禄东赞摄政开始吐蕃和唐王朝之间时战时和直至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吐蕃乘安史之乱发军北上到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整个甘肃包括河西和陇右皆为吐蕃控制。而且吐蕃很快进入关中攻入长安逗留十五日方才退兵。此后唐蕃在陇山东、西进行了长达20年的拉锯战。到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双方在清水会盟约文规定“泾川西至弹筝峡西口陇州西至清水县”一带为分界线。开成、会昌年间吐蕃内部因反佛与尊佛的斗争而引起的内乱影响到甘肃地区吐蕃统治集团使其很快分化为两派一派以秦州落门川讨击使尚恐热为首以恢复王族的地位为名起兵西进。另一派以驻守渭州的尚思罗和驻守青海地鄯州节度使尚婢婢为首反对尚恐热阻击其进兵西藏本土。这两派势力在洮河湟水一带你杀我夺争战五六年之久且大肆抢掠给各族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大中三年(公元849年)由于陇右各地大量吐蕃兵士及部落随尚恐热西进吐蕃驻秦州、原、安乐三州及六关的官兵部落归顺唐王朝。唐朝遂乘势西下收复了陇右各地。与此同时沙州张义潮也乘机率众起义反对吐蕃统治河西的吐蕃统治很快土崩瓦解。唐政府遂任命张义潮为节度使11州观察使统率归义军。此时甘肃大部分在名义上又归于唐政府。大量未迁走的吐蕃部落遂散居于甘肃各地。

后世历史书中对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是大加赞扬不过现在王静辉的眼中不过是遮羞布而已和亲总共给两国带来了不足二十年的和平还是在唐太宗唐朝国力比较强地时期。这对于中国来说是奇耻大辱最要命的便是文成公主和亲唐朝政权所陪嫁的那些工匠、种子等等这些都是无价之宝对于吐蕃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简直就是把狼喂大了再反咬自己一口!宋朝就算是再弱小。再不如汉唐但也没有把自己的公主远嫁番族和亲地政治传统这也让王静辉心中稍微舒服了一些。

从唐朝开始吐蕃侵入后来退却后散居甘肃等地的这些吐蕃人便成了今日西北的吐蕃诸部。王韶平定熙河比王静辉所知道历史上的规模和战果都要大得多连河州都被王韶拿下纳入宋朝的统治管辖范围这就非常厉害了。不过地盘虽然为大宋所有但这里的居民成分非常复杂主要是以吐蕃和汉人为主其中吐蕃又在此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他们的部落人口不仅多而且还善于骑射。战斗力非常强──不然人家抵抗西夏这么多年而同时期宋军却连连败北吃败仗。吐蕃在熙河地区的优势在几年前对大宋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吐蕃实力越强则在侧翼对西夏威胁越大不过等到宋朝占领这一区域后。这里的吐蕃势力便成了宋朝地心病了──现在宋朝统治高层对吐蕃的态度还是接纳友好的态度不过只有统治在那里的王韶才明白吐蕃势力若是不及早瓦解早晚会成为祸害自己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可以凭借武力和威信来镇抚这些部落。但有朝一日被召回朝那这里叛乱发生不过在旦夕之间。

王静辉和王韶早就对如何处理吐蕃诸部这颗毒瘤通过书信交流了很多次不过根据王静辉后世地经验。也唯有经济、文化慢慢下手但这样显然是远水解不了近火唯有出征兵这一在王静辉看来是下策中的下策了。即便后世中国一统之后西藏、新疆等地也是非常敏感的地方都是因为这里的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惯和信仰所致对这些地区采用强力地武力政策是行不通的纵观中国历史上处理这些地区的做法无非是武力威慑加上厚加赏赐来恩威并进。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