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一下子愣住了。
即位十年来,自己每一天自问都在进步,努力学习处理政事,努力学习典章制度,努力学习圣人经典。
求助下,【咪咪阅读app .mimiread.】可以像偷菜一样的偷书票了,快来偷好友的书票投给我的书吧。
对老臣如司马光,王安石,吕公著,无不是礼敬有加,就是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教诲。
渐渐的,在学习当中,在群臣的理念分歧当中,赵顼建立起了自己的三观。
王安石去后,赵顼开始实际全面掌控朝政,在和宰执们的斗争当中,渐渐表现出能力和魄力。
可以说现在的臣僚,都是他刻意提拔的,他们能够成为宰执的最大原因,只有两个字——听话。
现在这场变法,已经从王安石的意志,赵顼支持;变成了赵顼的意志,底下只有执行,没有支持。
支持他的那些人,多是如蔡确李定这种人,这些人根本就没有高远的政治理想,支持赵顼也只有一个原因——固位,幸进。
有理想的那一代,已经凋零殆尽。
所以当赵顼读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边“高处不胜寒”那一句的时候,会发出那样的感慨:“苏轼终是忠君。”
一句问话,让赵顼生起感慨:“我薄德寡能,先君早归山陵。即位之初,仓廪十不存一,人民生活艰难,外敌嚣张跋扈,朝臣狐疑不安。”
“军甲不练,赋税耗竭,三冗之患,如沉疴难起。”
“我战战兢兢,生怕一步行差踏错,让国家万劫不复。我需要贤臣辅佐。”
“当吕公著告诉我,安石相公终于同意出山的时候,知道我多高兴吗?原来朕没有被上天抛弃,大宋没有被上天抛弃,上天终于给大宋送来了一个可以挽回局势的人。”
“我将国政托付给他,跟在他的身后虚心学习。王相公的变法之议,让我大感振奋。”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承诺?”
“然而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心目中的君子们,彼此之间的政见分歧,竟然大到这样的程度。”
“包括你,对王相公的主张,也存在那么多的发对意见。”
“到底谁才是对的?没有人能够帮我解答,我只能自己寻找答案。”
“我摸索了十年,大宋如今的局面,让我觉得,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循着这条大路走下去,国家将变得强盛,人民将变得安乐,内政将被我们理顺,外敌将被我们消灭。大宋,终将复现汉唐盛世气象,你我君臣,终将以丰功伟绩,被永载史册!”
“明润,我说的对不对?”
苏油拱手道:“陛下都说得对,你在朝堂,我在外路,经历十年之后,大家都成长了。”
“但是陛下,你因为成长而变得自信,却忘记了即位当初的心情。”
“理学认为,矛盾永远存在,它不会消失,只会转化。”
“即便是你的理想全部实现,矛盾一样会存在,会转化成新的矛盾。”
“到时候的矛盾,将会转化为大宋境内各族之间的矛盾;中央政令和地方施政之间的矛盾;人口激增带来的土地矛盾;贫富悬殊带来的阶级矛盾;新兴富有阶层,与传统勋贵之间的矛盾;工业大利,与农业薄利之间的矛盾;官员懒政与人民急需之间的矛盾;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百姓间收入差异巨大的矛盾……”
“所以陛下,解决了老问题,又会冒出许许多多的新问题,面对这些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解决老问题时锻炼出来的技能和方法,就一定能适用吗?”
“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解决了祖宗没有解决的巨大矛盾,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
“然而新的矛盾接踵而至,始皇帝却还继续沿用之前的国策,结果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导致矛盾的加剧,最后秦朝二世而亡。”
“始皇帝的问题,在面对大一统国家的新问题的时候,认为以前的经验,一定靠得住。”
“但是事实是——靠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