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节 印刷厂
印刷所里最要紧的设备莫过于那台高速油印机了。至于几台epson的24针打印机在早期也是非常重要――很多蜡纸印刷过去都是用这几台打印机打得后来培训出了了第一批女打字员之后带来的中文打字机终于发挥了作用周洞天就基本上依靠中文打字机来打蜡纸了。
现在从旧时空带来的中文打字机已经和另外几台状况较好的针式、喷墨和激光打印机一起作为stc――原始标准设备模板拆洗干净后封存了取而代之的是几台傻大黑粗型的本地产中文打字机。几个女打字员正在明亮的窗户前埋头工作房间里回响着打字头捶击铅字盘的声响。
隔壁一间房间围绕着一张大桌子有的人在用铁笔刻制钢板有的在校对刚刚印出来的清样每个人都很忙碌――印刷厂在穿越集团里非常的忙碌不仅要承担每周上千份的《临高时报》两刊的印刷还要承担大量的教科书、技术小册子、各种手册和无数的文件的印刷任务。任务非常繁重。除了油印机还仿制了好几台手摇式的油印机作为少量印刷之用。几个工人正在摇着机器。
这里以雕版车间的占地最大。周洞天进去看了看。当初建造这些车间的时候对采光都是煞费苦心。穿越集团不能提供足够的人工光源给工人就得设法尽量利用日光。对采光方面的设计花了很大的心思。车间里不仅窗户很大大部分的车间上还有天窗。使用百叶窗和窗帘调节光线尽量使之柔和。
窗户前坐着几名老刻工戴着配发的老花眼镜正在聚精会神的雕刻印板。雕版主要是用来印刷各种票据、空白文件、证件之类的东西。
这里也印刷临高的货币――粮食流通券和其他有价证券。所以雕版印刷车间就特别的重要。上班的时候由专人负责看守。下班前所有的雕版、纸张和油墨都要清点之后放回在专门的库房里。
这里的管理制度非常严格不仅雕版制造、修改和废弃都有清点记录而且每次领用开印也有登记制度。明确到每一印张。
周洞天到油印机车间找谭明――此人算是穿越众中少有的开过印刷机的人才了而且还会分色――不过本地用不上。
高速油印机被安置在单独车间里不用的时候上锁。周洞天当初为它带了大量的储备件和油墨估计比较节约的使用大概可以用七八年左右。为了伺候这个宝贝疙瘩每次开印的时候都是由元老亲自动手操作只有几个土著的学徒打下手。
谭明正在洗手他刚刚把最新的订单处理完。是大图书馆编撰的大明官话词典。执委会下了一个一百本的单子。
周洞天因为兼职工作太多现在主要是谭明在负责印刷所的技术工作。周洞天和他谈了下要建立印刷厂的事情。
“你说得这种活字厂我从来没见过。”谭明摇头“我开过胶版机也搞过激光照排。但是用铅活字排字这活实在不懂。”
“又不用你亲自去干。”周洞天说“不过我以后的主要精力就要在活字印刷厂那边了印刷所这块你管好就是了。我给组织处上了一个文建议任命你当百仞印刷厂的厂长。大概用不了几天正式的任命就下来了。”
“这……当然可以……谢谢了……”谭明语无伦次的说着。
“别客气本来这里就是你做事情多么!再说我这里不过是兼职。”周洞天挥了下手“当不当厂长其实差不多关键你有个名义好办事。”
周洞天在办公室里把各项事务逐一向他做了交代谭明有点信心不足的样子突然要自己负责一切让他感到有点畏惧。
周洞天办好事情赶紧到工业部去和人谈设备问题了。
活字印刷听起来很现代在现代印刷工业里几乎已经看不到了哪怕是很小的印刷厂也不再使用了周洞天过去接触过活字印刷厂对这套体系还略有所知。
活字印刷当然比雕版印刷要效率高得多。但是在没有什么工业基础的传统型社会其成本远高于雕版印刷。技术难度也大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活字印刷在中国没有推广开来的原因。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活字印刷书籍只有几次而且还都是官方组织的。民间的活字印刷一直停留在小规模简易低级的印刷运用上。很少用来印刷书籍。
这个原因周洞天当然知道首先铸造活字是个技术活而且印刷一部书籍需要大量的活字必须事先制造。而活字的材料是极有讲究的。毕昇搞得是陶活字制造难度最低成本最小。因此陶活字在19世纪还有用各地的邸抄就是用陶活字印得因为对印墨的附着性不好印出来的文件字迹模糊。
清代印刷的官书使用过铜活字印刷效果不错。但是铜活字成本高――只有皇家才用得起。铜本身的价值使得皇帝都忍不住要打铜活字的主意清代武英殿存的铜活字到乾隆的时候就被改铸成皇家的陈设了。
印刷工匠还尝试使用其他的材质来制造活字包括木活字和锡活字。效果都不好。活字的要求很高既要有耐磨又不能太硬还要能够较好的附着油墨价格还得便宜能够大量的使用。符合这种要求的只有铅。但是单纯的铅字在效果上依然不理想必须加入锑。
活字印刷的另一个问题是油墨这在中国传统印刷业中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传统雕版印刷使用的是水性墨――-以烟墨为颜料的水溶性墨水。水溶性墨水在木制的雕版上能够表现的很好但是在金属活字上很容易变成墨水珠子。而且也不能象雕版印刷一样通过简单的压印就能完成转印。拓印是个很缓慢的过程为了保证能够有效的印刷还必须使用吸水性强的纸张结果就是纸张的背面也会有墨迹无法做到双面印刷无形中提高了印刷的成本。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造成活字印刷在中国一直不是印刷业的主流。
新技术新概念在找到合适的技术手段之前并不能成为生产力。周洞天当年出于兴趣了解了一点印刷术的发展历史之后就有了这样的感慨――国人在历史上提出了无数的领先于时代的新技术新概念但是很多就一直停留在原始的阶段:19世纪中叶各地印刷邸报的陶活字作坊和毕昇的时代没有什么两样
周洞天知道要实用金属活字就得首先解决大规模自产印刷油墨问题――他记得关键是要用油基墨也就是说要用油来调印刷墨。
按照技术资料上说煮沸过得亚麻籽油是最佳的。它有极好的的附着性又很容易干燥。所以迄今还被用来调制油画颜料。然而周洞天去了一次企划院查询了所有的物资目录列表。库存和可生产、采购物资中没有亚麻油这个东西。至于其他植物油包括菜籽油、蓖麻油、椰子油、花生油都不合适。
“我要亚麻油。”他找到农委会的法石禄作为首席农艺师他应该有办法“我知道临高没有不过你肯定能想出什么本地能出产的代用油脂的。”
“大麻油吧。”法石禄只花了三十秒就给了他答案“临高有大麻――实话说没有大麻的地方也不多。不过我们没有种植过――黎人应该有种植上次黎区的贸易队带回过大麻的绳子和粗布。”
于是周洞天又去了企划院。但是企划院的库存里没有这玩意――大麻油食用之后有轻微的致幻作用不能食用本地的大麻也没形成种植规模企划院根本就没在意收集。
在他的穷追猛打之下邬德招架不住终于答应把大麻籽粒的收集列入紧急日程。
“我会尽快让远程勘探队和贸易部门去收集的。”邬德说“不过大麻这会是不是结子我可不知道――你得有个日程安排不能说要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