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在徐岗的练兵工作持续了一周工作虽有波折但是还算顺利――土匪围攻徐岗把徐家的老爷们都吓破了胆都指望着“大宋军爷”能救命别说整编民兵就是叫他们献出小妾都乐意。
如何整编民兵北炜是发出过一个通知的。基本上民兵要突出“地域化”强调“本乡本土”这样缺少政治训练的人才能有充分的“保家卫乡”的动机来战斗只要不离开家乡战斗力反而比官兵强。
明末日趋恶化的社会治安环境使得各个稍具规模的村落都以宗族或本村大户缙绅为核心组建乡勇。这些村落的乡勇少得十几人多得上百实际已经是一种“民兵”的雏形了。只不过这些民兵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未经训练其中也混迹了不少乡村里的“歹人”反而先祸害起村民来。而且以宗族和大户为核心的乡勇往往会沦为“私兵”。所以北炜的整编民兵基本上就是以改造乡勇为主。
虽然有人质疑这样的不触动乡村社会经济基础的改造到底有多少效果但是眼下的局面使得元老院别无选择。只能采取“煮夹生饭”的模式向各个村落派出武装巡逻队将基层村落初步组织掌握起来。
组建民兵的经验在海南的治安战中就已经积累了充分的经验用到广东也差不多。大致按照大村两丁抽一小村全丁皆兵的模式组建村民兵为他们配备冷兵器、少量缴获的火器和铠甲。并且督促各村修建防御设施。
目前以元老院的能力来说不可能也做不到对这些村民兵的直接领导和训练所以北炜把目标定为:村民兵队的正副队长必须由当地的县国民军警备中队来任命同时接受县里的指挥。
民兵队长的主要职责是维护本村的安全同时与周边各村建立联保关系。联保并不简单的指定多少村落基本上是以地形条件为基础。一般村和村之间的距离直线距离不超过3公里徒步能在半小时之内抵达。以便各村能互相支援。
民兵队受县里调动外出执行任务一般不超过一个月。正常情况下村民兵不到外县作战。
人口过少的村落采取集村措施多个小村落合并在某个有较好防御条件的小村内。做到保证每村的丁壮至少在三十人以上。
在各村严格保甲制度――之所以说是“严格”是因为保甲制度在明朝就已经存在了两广地区因为有瑶乱的问题各村都有保甲。现在又进一步整顿延续下去。北炜命令各县警备队派出小队下村逐一健全保甲同时建立村民户籍登记簿:一份由本人保存一份由县里保管。对无固定居所的外来人员必须取得本村殷实人家担保无人担保、背景可疑或是村内的“不良”一律集中收容到县城的劳动营进行再甄别。
在各村执行“守望相助”政策各村均设立信号塔相邻各村白天用狼烟晚上用火光联络告警。一旦发生警讯便以接力的方式向县城告警。求助信号一旦发出除夜间可延迟到第二天天亮出动之外联保各村都必须出动民兵救助。在通过水旱路运输物资的过程中由各村民兵接力护送如有丢失由本段护送的各村照价赔偿。
平时进行这种改造必然会大费周章特别是村民兵的负担极重。但是现在土匪烧杀掳掠的威胁使得各村设民兵建保甲修寨墙颇为踊跃。集村工作执行的也比较顺利。虽然集村意味着财产受到损失但是土地是土匪抢不走的只要人活着世道太平家业总还能重新积攒起来。
李冬在徐岗的工作也算顺利徐为诚对他的各种要求全部答应很快就编练出一百二十人的民兵队来全部用标准矛和砍刀武装起来。从郁南县库存的缴获获物资里分了十几杆鸟铳和轻型佛郎机炮给他们。还专门搞了几身铠甲过来。
这铠甲拿来的时候着实不像样:锈迹斑斑有些地方连缀的皮革条已经断裂失去了部分甲片不过这玩意被民兵队的几个“选锋”穿在身上炫耀的时候李冬手下还是有不少人露出了羡慕的眼光。
不管怎么说有铠甲在身活命的机会总大一些。
对于徐岗上下来说这些武器装备的到来使得他们对元老院的信任更进了一步:危急关头邻县国民军的及时救助现在县里又给他们发武器帮着练兵百姓们无论穷富都觉得在这危如累卵的乱世里有了一个可靠的依靠。
李冬顾不上士兵们的心思他一个劲的督促士兵们训练民兵。一周时间编练民兵无论如何是时间短了点不过各村的乡勇过去也没受过多少训练守卫村寨还是勉强能凑合的。现在经过他们简单的训练战斗力多少有些提高。特别是原来的乡勇头子徐勇训练的时候颇为积极总缠着李冬要学“澳洲武术”――他不相信澳洲军人的白刃训练就那么简单的几招弄得李冬不胜其烦。
一周之后李冬的支队乘上了从梧州下行的运输船然而他接到的并不是返回梧州的命令而是立刻向下游进发到肇庆去报到。
出发时候的一个中队被一拆为二大队长朱四带着半个中队留在了封川自己带着另外半个中队却要去肇庆这到底是是准备干什么?
命令就是命令不管李冬和众人如何不解全体士兵乘上下行的运输船又来到了肇庆。
肇庆第一旅司令部又是粤西前指所在地原本集结了大量的部队。而李冬带着他的半个中队抵达的时候发现这里的部队比他上个月前经过的时候更多了还集结了大量的运输船。
只要稍有军事经验的人都知道肇庆正酝酿着大规模军事行动。
“小心船要靠岸了……”
随着水手的一声吆喝三条大发艇缓缓的靠在了岸边的泊位。
“下船!一个接一个不要乱。”军士们招呼着李冬也舒缓了下腰身登上了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