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使那惊讶地看向侃侃而谈的李承乾。
这“油锅”的题,他们能想出来,是因为突厥特殊的生活环境,他们居无定所,帐篷中多蚊虫,所以要经常煮陈醋驱赶蚊虫,无意间发现看似滚烫的陈醋,其实温度并不高。
大唐没有这个习惯,他们是怎么知道这个问题的?
李承乾继续道,“恐怕不用什么大唐勇士,我大唐任何人都能将手伸进去而丝毫无损吧?”
才说完,一小将似乎怕有人跟他抢一样,哗地冲了上去,手毫不犹豫的伸进了油锅,然后提了起来。
武将们早就憋屈得不行了,要不是陛下一直不允许,他们早就去试那油锅了。
哗!
“竟然真的没事?”
“这怎么可能?明明都烧滚了。”
说实话,李承乾也不怎么明白,信上说了一堆什么陈醋沸点极低,有江湖艺人用这个特点来故弄玄虚骗人赚钱,他也没怎么看明白。
李承乾又看向阿使那,“至于第二个问题就更简单了,只要取一只蚂蚁,将细绳套在它脚上,用蜂蜜在一端引诱蚂蚁,它自然能带着丝线穿过中空的芦苇杆……”
阿使那张了张嘴,硬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刚才他以为天时地利人和,占尽优势,没想到一顿饭的功夫,就变成这样子了。
看着大殿上佩佩而谈的太子,不少大臣满意地点点头,这才是他们大唐储君该有的风范。
在称赞李承乾的时候,不由得又有些好奇,太子的好友,那徐家子弟到底是何等的高才?想必一定是风姿卓然吧。
一个满腹经纶,才高八斗的读书人形象不由得出现在众人脑海中。
一定是这样的,下朝后他们就用这个例子,好好规劝族中弟子用心读书。
太子礼贤下士,结交了一个学富五车,有经世之才的好友的消息,很快传遍整个长安。
天家无小事,哪怕是太子结交了一个朋友,都能被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
更何况这是好事,有助于太子礼贤下士的声望,于是,那些不明就里的太子属官,简直不费余力的四处散播消息,让太子的这位“风姿卓然”的好友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名满长安。
至于事情的真相被披露之后,那些朝中大臣打死也不承认,他们曾经拿那熊孩子当成族中子弟的榜样。
阿使那脸色不怎么好看,任谁上一刻还占尽优势,下一刻就功败垂成,都得这样。
有些恼羞成怒地道,“大唐官员,还真是出类拔萃,解决难题还得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帮忙。”
这就有点打脸了,就差说这些官员根本解不开他的题,靠的是别人。
“哈哈。”这时李世民笑道,“突厥使臣何出此言?我大唐群臣当然是才高八斗之辈,当然,朝廷之外也是有能人的,这正好说明我大唐人才辈出。”
这就看得出李世民的人格魅力了。
殿下百官赶紧道,“陛下说得是,我大唐的人才岂止只在朝堂,突厥使臣,可看到我大唐人才否?”
阿使那张了张嘴。
李世民生怕又出什么妖蛾子,赶紧道,“突厥使臣来我大唐交流,如今两题已毕,就请回驿馆休息吧。”
阿使那也没办法,就算现在提出借粮,也会被毫无疑问的拒绝,只得先行离开。
阿使那离开后,孔颖达就站出来了,“陛下,臣有本奏!”
“徐家子能为朝堂解决此难题,可见是心思玲珑,颇具才华之人,可惜竟没有入我国子监。”孔颖达说道,说完又对李世民道,“陛下,我国子监广纳天下贤才,还望陛下恩准,让徐家子弟入我国子监。”
入了国子监,那可就是贡生了,虽无官职,可一般官员也得另眼相看,谁知道这些贡生会不会就是未来的丞相什么的。
李承乾一听,这……
他这“好友”才四岁,要是真入了国子监,还不得闹出天大笑话。
国子监中,哪一个不是层层选拔而来,其中读了几十年书才进入国子监学习的大有人在。
要是让一个四岁孩子与那些读了几十年书才进入国子监的人一起学习,不知道会不会羞愧得撞死几个。
李承乾正要说话,上面李世民大手一挥,“准!”
李承乾就这么看着上位的李世民,父皇这个决定还真是……
只是君无戏言,他也只能将要出口的话收了回来。
至于到时是什么情况?反正是国子监祭酒亲自请奏,父皇亲自恩准的。
当然他已经可以想象到时候多么“热闹”!
这时,房玄龄也站了出来,“陛下,徐家子为朝廷立下大功,当赏。”
意思,一个贡生的名额也太小气了,凭那徐家子的才华,他自己也能进国子监,这赏赐和没赏赐一个样。
“说得也对。”李世民说道,“上次对徐家村的赏赐还没有传达下去吧,正好一起。”
徐家村贡献生豆芽之法的赏赐拖延了一段时间,因为他们要让农部确认过后才行。
如今生豆芽之法已经通过文书下放大唐十道各县,也是赏赐落实的时候了。
“众位觉得,这次又当如何赏赐?”李世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