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旁的陈北玄则是立即起身给郑爱国倒了一杯水随后便转身到了外面。
这是他们的规矩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听到不该听到的同时则是要防止隔墙有耳领导们之间的谈话被其他人偷听到。
郑爱国坐下后说道:“所长刚才我给原单位的老朋友打电话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一个消息觉得有必要和你说说!”
“啥事儿你老说?”
“据我那位老朋友说他们那边今年也争取到了20个应届毕业生的名额对应的学校里面刚好也有水木大学而且他们打算过两天就去京城挑人了!”郑爱国道。
“这么早就动手抢人了?”
“嗯咱是不是也该动身了?”郑爱国道。
“是该动身了咱们这边虽说距离京城较近但也不能大意!”
接着周扬再次说道:“这样吧咱们下午把手头上的工作安排一下明天就动身吧!”
“我也是这个意思事关研究所的人才建设影响重大可不能马虎!”郑爱国道。
“嗯您老挑人的时候不要对校方的推荐偏听偏信要尽量多考察一下那些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周扬道。
“好!”
郑爱国也知道周扬在担心什么说真的他自己也担心啊!
在高考消失的十年中上大学的途径遵循16字方针即“自愿报名、基层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
但实际上这16字方针最终演变成了领导批准别的都成了可有可无了只要领导批准了你就能上大学。
正因为如此这些年流行了一句话——“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种说法生动的反应了这些年大学的生源是怎样来的。
说白了在这种选拔方式下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关系户其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就得大大打个问号!
周扬再次说道:“郑老你这次去水木大学可以挑30个学生剩下的20个我从西工大选!”
“专业如何分配?”
“不要仅限于物理学、电磁学化学、材料学以及机械学都要一些人过来!”
“行!”
“郑老这次挑人的时候尽量多关注一些表现一般的学生!”
“这是为何?”
“这类学生中往往可能藏有真正的人才!”周扬道。
尽管眼下上大学的人里面关系户较多但也不是一杆子就把一船人打翻了。
实际上大学里面也是有不少能力出众之辈的只不过他们这样的人大部分在学校的表现并不突出。
原因也简单眼下大学中的工农兵学员倡导的“上、管、改”学生以正确自居、把教师当做改/造的对象。
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能力不咋样但因为政治上表现得很积极因此会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
而那些真正有能力学生却大多潜心学习不太爱在这方面表现自己甚至于会显得格格不入。
他们这些人自然不会进入校方的视线里当然也就不会有多高的评价了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些人的水平不行。
说话的时候周扬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破衣烂衫且孤僻的身影
郑爱国虽然不太理解周扬这话的意思但还是应了下来反正他这次去挑人每个专业所有的学生他都会亲自考查一遍的。
随后两人又聊了些预警机存储系统的技术问题这才结束了这次谈话!
然而就在周扬准备找顾成华聊聊前往西工大的事情时桌子上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ps:第三章送到求一下免费的小礼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