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之后并没有再深入讨论这件事。
毕竟在新政策没有下达的时候,讨论再多也都是空想,无法付诸实践。
而且于静姝本人也没有打算明年就立刻做生意,这件事没有她组织,在座的其他人也不会主动参与这类活动。
这个年代,生活比较富足的人,大多数还是不会主动想起经商的事的。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
除了屋里吃饭的这几人,西厢房还有耿兰和毕玉呢!
这两个人一个消息灵通,一个商业嗅觉比较敏锐,加上两人都是独自抚养孩子的女人,赚点钱不容易,所以两人对个体经营这件事,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只不过她们没有多少本金,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太过宏大的目标,只是寄希望于未来一段时间,可以有机会摆一个个人的小摊位而已。
两人在西厢房,也是一边吃着饭,一边商量。
“要是港澳那边放开了,咱们就有机会拿到低价的进口货。我听说那边能买到廉价的电子表和收音机,和这边差价很大,要是咱们有渠道……”耿兰胆子比较大,一开始就盯准了利润高的工业品。
但毕玉却比她要谨慎得多,“这恐怕不行,倒卖工业品虽然利润大,但风险也高,不说别的,光是内地贩卖的权利,咱们这种小打小闹的,就不可能申请得下来。”
“可是别的手艺,咱们两个也不会呀!你说说,咱们两个是做饭好吃,还是自己有手艺,会做东西?”耿兰一摊手,“除开这两个,咱们就只能找有门路的人,做分销,这样的话,到手的利润低不说,还要在别人手底下讨生活,以后生意能不能继续做,都得看别人的脸色,一点保障也没有。稍微不如意,人家没准就把你货给断了。”
毕玉听了,叹了口气,“唉!反正领导们会还没开完呢,再等等吧……咱们两个本钱少,又没什么人脉,肯定要谨慎一些。”
……
几天后。
霍旬骑着摩托车,将于静姝送到哲学楼,目送她去了楼上,才跨上摩托车,往自己上课的教学楼去了。
楼上,一群同学在窗边看着霍旬离去的背影,围着于静姝追问。
“阿姝,你们家买摩托车了?”
于静姝和善地笑着点头,“是,每天一来一回太远了,想着坐公交也是花钱,时间长不说还要走很长一段路,每天早早地就得起来,晚上回家复习不了多久天就很晚了,白白耽误不少时间,就买个代步的工具,这样节省下来的时间还可以多学点东西。”
“那你是不是每天就不用那么急着回家了?”有一个鼻梁上卡着眼镜的男同学问道。
吴美彤立刻瞪了那人一眼,“怎么说话呢?人家女同志急不急着回家关你什么事呀?”